斗门区预防鼠疫有哪些科学知识
斗门区预防鼠疫有哪些科学知识
斗门消杀除四害鼠疫是由鼠疫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,在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被列为甲类一号传染病,具有起病急、病程短、死亡率高、传染性强、传播迅速等特点。人与患有或死于鼠疫的野生动物接触才有可能得病,通过跳蚤叮咬也可得病,肺鼠疫病人也可作为传染源,通过空气飞沫在人群中广泛传播。
鼠疫也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,其自然疫源地分布在亚洲、非洲、美洲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我国目前存在着12种类型的鼠疫自然疫源地,其中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时有人间病例发生。
斗门消杀除四害鼠疫的潜伏期较短,一般在1-6天之间,多为2-3天,个别病例可达8-9天。其中,腺型和皮肤型鼠疫的潜伏期较长,约为2-8天;原发性肺鼠疫和败血型鼠疫的潜伏期较短,约为1-3天,甚至可至数小时。
斗门消杀除四害鼠疫的全身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病急剧,高热、寒战、体温突然上升至39-41℃,呈稽留热。剧烈头痛,有时出现中枢性呕吐、呼吸促迫,心动过速,血压下降。重症病人早期即可出现血压下降、意识不清、谵语等。鼠疫治疗仍以链霉素为首选,强调早期、足量、总量控制的用药策略。
鼠疫并不可怕!防控鼠疫疫情,要严格实行“三不”、“三报”制度。“三不”即不私自捕猎疫源动物、不剥食疫源动物、不私自携带疫源动物及其产品出疫区。“三报”即发现病(死)旱獭和其他病(死)动物要报告、发现疑似鼠疫病人要报告、发现不明原因的高热病人和急死病人要报告。
发现患者或疑似患者时,要及时报告当地防疫部门,严格隔离控制并消毒,对密切接触者应进行隔离观察,鼠疫病人的尸体要经防疫人员严密消毒包裹后焚烧深埋,死鼠和扑杀的可疑动物也要焚烧深埋。(斗门消杀除四害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