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蚁的化学防卫物技术简介
文章出处:珠海格兰云天清洁灭虫技术有限公司
人气:
发表时间:2022-01-23 15:29:05
白蚁的化学防卫物技术简介
摘要:本文分别论述白蚁的防御行为、化学防卫物质释放部位以及释放物质性质。为白蚁生理学研究提供一些理论依据。
关键词:白蚁,化学防卫物
The defensive secretion from termites
WangYuxia Li Gongchun*
Wuhan Institute of Termite Control,Hubei,Wuhan,430015
Abstact:The defensive secretion from termites is important for their defending against enemies.Termite defensive strategies,secretion releasing place and the secretion properties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.
Key Words:Termites ,chemical defensive secretion
白蚁是地球上最为古老的社会性昆虫,起源于白垩纪。为适应生活环境,已呈现出较为成功的防御机制,发展了许多化学及行为的防卫,人类很早就开始研究白蚁的体外化学防卫,至今也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。
1、白蚁的防卫行为
白蚁除了与同种、异种白蚁展开竟争外,还要防御哺乳类、鸟类、两栖类、各种蚂蚁。白蚁的天敌有的专门以白蚁为食,有的兼吃白蚁。白蚁的防御机制主要针对天敌蚂蚁。对于白蚁的各种捕食者来说,白蚁的种群是危险的,但也是一个不错的食物来源。白蚁的防卫行为十分复杂,不同品级有不同的防卫方法,主要有以下几方面。
1.1、蚁巢防卫
白蚁营巢居生活,不论木栖性、土木两栖性或土栖性的白蚁都有各式各样的蚁巢。白蚁以蚁巢为核心,取食活动都有专门的蚁道,这样的蚁巢结构使得整个巢群在比较安全的条件下生活、繁殖。不少白蚁有蚁王、蚁后专门居住的“王室”。“王室”一般位于蚁巢的中央,或蚁巢的底部。某些土栖性白蚁的“王室”,其结构精细,土质坚硬,好象一座小碉堡,即使遇到顽敌,顽敌也难以攻破“王室”。王室壁上有一排细小的对外孔洞,这些孔洞利于兵蚁防卫。因此,蚁巢确实是一个很好的防卫设施。此外,巢中生活的喜白蚁生物也帮助白蚁击退入侵者[1]。
1.2、机械防卫
主要包括叮、咬和厮打,每当白蚁巢群受到侵犯时,兵蚁和工蚁立即赶到出事地点,与入侵外敌格斗,这种打斗十分激烈,甚至不惜牺牲自己,被扯断头胸也不罢休,以保护整个巢群的安全。有些白蚁种类的兵蚁头部短、粗、宽,形如消防栓,当它们得到报警的信息后,立即分散并用栓状头部严严实实封住洞口,借以抵御外敌入侵[2]。
1.3、化学防卫
白蚁分泌的化学防御物质种类多样,成分复杂,防御效果也不尽相同。防御腺体的形态、腺体输出装置的形态、腺体组织的进化、化学分泌物的进化、白蚁防御方式的进化等吸引了全世界一批白蚁学家对其进行研究。大多数种类的白蚁兵蚁遇敌时,除了与敌殊死搏斗外,还会分泌出类似于矿物油、石蜡的碳水化合物或乙烯酮、亚硝链烯、β-乙醛酮等有毒物质,注入或涂抹在外敌体内或身上,造成对方血小板凝结。还有少数种类的白蚁遇敌时,会喷射出一种刺激性的胶状分泌物,奇臭难闻,以达到驱避敌人的效果。[1]
1.3.1、化学防卫的方式
白蚁的化学防卫有 “叮咬”、“涂抹”、“胶喷”、“自爆”四种方式,它们不仅在防卫方式互不相同,而且在分泌液分子的化学结构上也各个有别[3]。
叮咬是将一种油性有毒的物质引入伤口。大白蚁属Macrotermes兵蚁分泌类似于矿物油或石蜡的碳水化合物,由含21至35个碳原子的长链烷或长链烯组成;产于非洲的方白蚁属Cubitermes兵蚁分泌二萜类分泌物;产于中美和南美的戟白蚁Armitermes其象鼻分泌22至38个碳原子的大环内脂。兵蚁将这些物质涂抹在入侵者被咬破的体表上,有的可损伤体表的自然恢复,有的具明显毒性[4]。
涂抹是用上唇将有毒化合物涂刷在入侵者的体表。某些鼻白蚁科种类兵蚁的上唇扩大,成短硬的刷,将分泌的有毒物质撒在入侵者的体表上。长鼻白蚁Schedorhinotermes所分泌的毒物为乙烯酮、原鼻白蚁Prorhinotermes所分泌的毒物为亚硝基烯、鼻白蚁属Rhinotermes和尖鼻白蚁属Acorhinotermes所分泌的毒物为β-乙醛酮。这些毒物各有不同的分子结构,但它们有两个共同特点:其一,都是14-16碳脂肪酸的衍生物、长碳链、溶于脂;其二,在链一端都有一个亲电子的原子基团。分泌物一旦进入敌对者的体表,亲电子基团立即造成内部的化学损害[4]。
胶喷指兵蚁在入侵者身上喷撒有刺激性的粘液。象白蚁亚科兵蚁常用喷胶方法进行防卫。象白蚁兵蚁的象鼻可以连续喷几次,喷出的分泌物在空气中变硬。据推测,因为兵蚁没有眼睛,它们依靠听觉和嗅觉来瞄准正确的方向。只有当敌人靠近时,它们才喷射分泌物。
地球上象白蚁有500多种,约占白蚁总种数的1/6。象白蚁的防御机制能顺利实施,主要原因在于体型小的兵蚁数量众多、生产防御分泌物的成本低廉、分泌物中含刺激性的粘性成分,部分原因是这些白蚁能获取充分的氮元素[4]。
自爆(autothysis)这一名词由Maschwitz于1974年提出,当时用于描述蚂蚁木工蚁(Camponotus saundersi)的防御机制[5]。自爆是指动物通过身体内部爆裂或器官爆炸引起皮肤破裂,导致自我毁坏的过程。
Sands曾报导过非洲无兵蚁白蚁肠道突然爆裂的现象[6];Mill(1982)和Mathews(1977)曾分别报导美洲的工蚁和兵蚁突然爆裂的现象。白蚁的自爆和腹裂(abdominal dehiscence)这两种现象是有明显区别的:腹裂是指白蚁在防御时,其腹壁由于过于强劲地排便而裂开;自爆是指白蚁在防御时,所贮存的唾腺(或其它腺体)受压后爆炸性地从腹壁(或胸壁)薄弱处喷出。这两种现象都可能在工蚁和兵蚁身上发生。最有名的兵蚁自爆现象发生在黄球白蚁(Globitermes sulphureus)身上。它腹部具有肥厚的唾腺,因此被称为“移动的炸弹”。它在防御蚂蚁时,收缩唾腺附近的肌肉,使贮存的粘性分泌物突然喷射到蚂蚁身上,使蚂蚁就像是被柏油包住了一样。
兵蚁具有自爆现象的种和属还有:锯齿白蚁Serritermes serrifer、齿尖白蚁属Dentispicotermes、膝白蚁属Genuotermes和直颚白蚁属Orthognathotermes。巴西锯齿白蚁Serritermes serrifer的兵蚁在防御时分场合使用自爆策略。如果在巢外遇到进攻者,它们就从进攻者身边跑开;如果在巢内遇到进攻者,它们就堵在通道上,将唾腺从头部和腹部之间喷射出,用自爆的方式防止进攻者进入。
2、防卫物质的释放部位
参与化学防御的腺体主要有以下三个:鼻白蚁科、白蚁科象白蚁亚科白蚁的额腺;白蚁科和澳白蚁科白蚁的唾液腺;以及白蚁科大白蚁亚科的上唇腺[7]。这些腺体开口在头部,有些种类有腹部贮液囊,而且兵蚁腺体越大,这种白蚁就越依赖化学防御。
2.1、额腺(frontal gland)
额腺是白蚁特有的、不成对的头部器官。额腺具有合成和贮藏腺体的功能。各种白蚁额腺的结构不同,这有助于不同种类产生不同的化学物质。
鼻白蚁科、白蚁科的兵蚁额腺较发达。许多鼻白蚁科兵蚁的额腺具有过分肥大的贮液囊,其容积可以达到腹腔容积的2/3,如乳白蚁属(如大家白蚁Coptotermes carvignatus)、鼻白蚁属Rhinotermes、长鼻白蚁属Schedorhinotermes、原鼻白蚁属Prorhinotermes。鼻白蚁科的长鼻白蚁属Schedorhinotermes兵蚁在上唇的末端具有刚毛,它可以用来向敌人涂刷腺体的防御分泌物。而鼻白蚁属Rhinotermes兵蚁的唇基向前延伸成凹槽。这使得腺体分泌物可以淌到上唇,然后被触须或唇刷涂刷到入侵者身上。白蚁科白蚁亚科的方白蚁属Cubitermes、大白蚁亚科的一些大白蚁属Macrotermes白蚁、象白蚁亚科的象白蚁属Nasutitermes白蚁的额腺只限于头壳内。具有大、小两型兵蚁的额腺容量不等,大白蚁Macrotermes subhyalinus大兵蚁的额腺容量是小兵蚁额腺容量的500倍。
额腺作为额部武器,除腺体外,还有输出系统。输出系统包括额(或前额)、唇基、上唇三部分。兵蚁的额腺输出系统有3种类型:Ⅰ囟门。较小的、未作改造或局部改造的囟门。这一类型主要有寡脉白蚁属Termitegon、孔白蚁属Foraminitermes和大白蚁属Macrotermes;Ⅱ沟槽。具有小排出槽以引导分泌物,这类兵蚁主要属于沙白蚁属Psammotermes和弓白蚁属Amitermes;具有明显的、较深的沟槽,延伸到伸出的上唇上成为刷子。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较高等的鼻白蚁亚科兵蚁身上。Ⅲ前移额孔。额孔移到头的前端,如白蚁科的方白蚁属Cubitermes和节白蚁属Noditermes;象白蚁亚科兵蚁的额孔移到向前延伸的长象鼻的前端。
额腺生物合成的物质在生化起源、物理性质、分子结构上是变化的。这些化合物可以分成三个主要类型:Ⅰ萜类化合物(来自甲羟戊酸盐路径);Ⅱ醋酸盐衍生物(来自脂肪酸代谢路径);Ⅲ其它(来自氨基酸和/或烃类代谢)。只有硝基烯具有混合来源,它来自C14脂肪酸和一个氨基酸。
2.2、唾腺(salivary gland)
唾腺又称为唇腺(labial gland),是成对的头部腺体。白蚁的唾腺也常在白蚁腹部具有贮液囊。齿尖白蚁属Dentispicotermes、齿白蚁属Serritermes和球白蚁属Globitermes的唾腺在防御过程中可以自爆。澳白蚁属和一些大白蚁属Macrotermes白蚁和土白蚁属Odontotermes白蚁拥有肥大的唾腺,其腺体成分为醌类和或蛋白质。钩白蚁Ancistrotermes cavithorax 唾腺具有倍半萜类呋喃。
2.3、上唇腺(cibarial gland or labral gland)
大白蚁亚科的兵蚁(如大白蚁属Macrotermes、刺白蚁属Acanthotermes等)具有发达的上唇腺,可以看到一个透明的、隆起的腺体,在上唇前端盖住颚。Quennedey认为,上唇腺的分泌物可以淌到上颚齿上,因此可以刺入进攻者的伤口中。
2.4、工蚁的跗腺( tarsal gland or leg exocrine gland)
Bacchus在鼻白蚁科工蚁足上发现了跗腺,当时认为只有鼻白蚁科工蚁的足上才有跗腺。Bacchus认为这些腺体可以防御小蚂蚁,这些小蚂蚁通过拽白蚁的足来进攻白蚁。Costa- Leonardo发现齿白蚁科的锯齿白蚁Serritermes serrifer工蚁存在跗腺[8];Faucheux发现木白蚁科的黄颈木白蚁Kalotermes flavicollis工蚁存在跗腺。巴西学者H. X. Soares和A. M. Costa-Leonardo首次报导在白蚁科的象白蚁亚科和白蚁亚科共发现13种白蚁的工蚁具有跗腺,另外在木白蚁科的一种树白蚁Glyptotermes planus工蚁足上也发现了跗腺[9]。尽管有些白蚁种类通过电子显微镜扫描仍看不到腺体开口,但它确实存在。进一步研究发现,跗腺还存在于部分种类的兵蚁和繁殖蚁中,如Kalotermes flavicollis、Heterotermes tenuis、Reticulitermes santotensis、Reticulitermes lucifugus。关于跗腺分泌物的化学成分,至今仍无相关报导。
3、防卫的化学物质性质
防卫物化学成份从化学角度可归为三类:从甲羟戊酸酯代谢而成的类萜及其氧化物;从脂肪酸代谢而成的直链烷烃或及其氧化物;以及蛋白质和多糖等[2]。从其理化功能上则可分为:
3.1、刺激剂(irritants)
大部分撕咬型(割刀型或刺型)白蚁产生刺激剂,即挥发性的C10到C20脂肪酸和萜类化合物,它们可以阻止捕食,而又不导致明显快速的毒性或纠缠。通常蚂蚁遇到了刺激剂,就停止它们的进攻而开始对自已进行清洁。白蚁中最常见的刺激剂是倍半萜类和单萜类,热带白蚁属弓白蚁属Amitermes(白蚁亚科)兵蚁分泌的刺激剂种类变化最大,分布在澳大利亚的种类使用单萜;分布在非洲种类不是用醋酸衍生物2-烷醇和2-链烷酮类(A.unidentatus),就是用倍半萜烃类、乙醇、乙醚(A.messinae, A. evuncifer);分布在南美种类与非洲相关种类一样,使用几种不同的倍半萜类。这些刺激剂与兵蚁的割刀型上颚或刺型上颚联合运用,以阻止蚂蚁的捕食。
在鼻白蚁科,散白蚁属(异白蚁亚科)白蚁使用倍半萜与双萜,原鼻白蚁亚科和鼻白蚁亚科拥有触杀剂[10],此外还有酮(鼻白蚁亚科白蚁)或单萜(原鼻白蚁属Prorhinotermes用金合欢烯),酮和单萜起着辅助性刺激剂的功能。长鼻白蚁属Schedorhinotermes的刺激剂乙烯酮可以使蚂蚁迷失方向并停止招募。在室外,在减少白蚁被捕食方面,硝基烯、乙烯酮和β-醛酮的“嗅觉毒性”可能比真正触杀剂还重要些。
在白蚁科,一些大白蚁亚科兵蚁把唾腺中的醌类物质当作普通的刺激剂,以减少蚂蚁和非洲食蚁兽的捕食。培菌的钩白蚁属Ancistrotermes白蚁具有独特的二醛和呋喃型倍半萜,它们的功能相当于局部毒物或嗅觉阻止剂,它们可阻止蚂蚁的捕食。象白蚁亚科兵蚁拥有充足的刺激剂。高等的、能喷胶的象白蚁的粘性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单萜,它们对蚂蚁来说是局部毒物,可以使袭击白蚁的猛蚁迷失方向。即使是原始的上颚型象白蚁也在防御时使用单萜和倍半萜。曲白蚁属Curvitermes兵蚁分泌柠檬烯、香荆芥酚和金合欢醛等萜类化合物。部分柠檬烯和β-罗勒烯是食蚁兽的觅食阻止剂,且它们对蚂蚁是有毒的[11]。原始的象白蚁聚白蚁属Syntermes在同一区域内的5种白蚁的分泌物中只有单萜和倍半萜烃类,体型最大的聚白蚁S.grandis兵蚁分泌物中缺乏上述物质,只有链烷和烯烃。聚白蚁属兵蚁的分泌物种类与兵蚁的上颚发育呈反比,兵蚁的体型大小与觅食队伍中出现的数量呈负相关。
3.2、油脂(greases)
这主要是指那些在外界温度下为半固体状态的、相对不挥发的无极性的物质。也称抗愈合物。油性、富含烃类的分泌物常与白蚁科的割刀型上颚结合在一起[12]。培菌大白蚁M. subhyalinus、 M. michaelseni的大兵蚁具有肥大的额腺,其主要成分为C23至C35标准的烷烃和C27、C29、C31(Z)-9烯烃。这些物质进入由上颚所造成的伤口,可以防止蚂蚁伤口的愈合。方白蚁属Cubitermes和刻痕白蚁属Crenetermes是食腐殖白蚁,它们的额腺均能产生超过17种不同的多元不孢和双萜烃类衍生物[13]。这些物质被认为是防愈合剂和刺激剂。非常有趣的是,撕咬/涂脂型防御独立地出现在不同的亚科,表现在有的亚科为脂肪酸衍生物,有的亚科为双萜类。
具上颚的象白蚁戟白蚁属Armitermes和喙白蚁属Rhynchotermes具有刺型上颚和叮注装置,其腺体中有大环内酯,大环内酯的单个环上有22个到38个碳原子。这些油性的亲脂类化合物看起来并不能影响蚂蚁的伤口的愈合,虽然其作用原理还不清楚,但它们有明显的毒性。
3.3、触杀剂(contact poisons)
Jan Vrkoc等[14]报道了广布于热带的原鼻白蚁Prorhinotermes的分泌防御化合物为亚硝基烯。原鼻白蚁属Prorhinotermes将硝基烯应用到上颚造成的伤口中。从生物发生的角度看,硝基烯来自肉豆蔻酸和L-丝氨酸。它对异种白蚁的工蚁以及蚂蚁是有毒的。同种工蚁通过分泌还原型辅酶Ⅱ(NADPH)依赖的烯烃还原酶进行解毒。
Quennedey[15]记载了非洲产的长鼻白蚁Schedorhinotermes所分泌的毒物为乙烯酮。Prestwich等(1980)也报道南美洲的鼻白蚁属Rhinotermes和尖鼻白蚁属Acorhinotermes兵蚁的另一类有毒物质,即β-乙醛酮。全碳亲电子化合物的产量是拥有唇刷的小兵蚁品级发育的关键,数量众多、能快速移动的小兵蚁具有巨大的腹部贮液囊(防御分泌物可达白蚁体重干重的35-50%),内有乙烯酮和β-酮醛。这些物质对蚂蚁和异种白蚁工蚁具有高度毒性。
3.4、胶水(glues)
兵蚁分泌的胶水分为两种:易加工的和不易加工的。后者包括含水的油脂-糖蛋白-粘多糖,它由乳白蚁属兵蚁额腺和许多撕咬型及自爆型兵蚁唾腺分泌。这些物质曝露在空气中可以快速变粘,一旦干燥,加水后不能恢复到原样。由于这些物质很难纯化、加上是大分子结构,人们几乎不了解它的化学知识。
高等的象白蚁亚科兵蚁分泌易加工的胶水(干燥后的胶水通过加入溶剂可以恢复到原样),其成分主要为单萜和双萜。怒白蚁属Lacessitermes分泌物是单萜、半萜、双萜的混合物;而三脉白蚁Trinervitermes geminatus的分泌物中只有属于单萜的松萜、莰烯和柠檬烯。单萜可以起报警信息素的作用。报警信息素常常是挥发性的、具有树脂味的萜类化合物。一些象白蚁属Nasutitermes白蚁的报警信息素主要成分是属于单萜的α-松烯[16][17]。
白蚁成功地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2.5亿年以上,白蚁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,常受各种因子的影响,其防御行为、形态、生理生化以及某些生物学特性都发生了很大变化,同时在它们的系统演化的各个阶段表现出多种多样的类型。同时,它们拥有各种食物类型(从地衣到湿木到土壤碎屑),几乎占领所有可能的陆生生态位(从地下到树栖)。白蚁取得的成功,离不开它拥有的复杂而成功的防御机制。
白蚁防御物质的产生是白蚁长期进化的产物,对其生存具有重要意义,部分白蚁防御物质的研究已进入分子生物学水平,但相对于白蚁的数量来说,现已知的白蚁体外物质的研究是非常少的。分离、提纯各种防御物质可对生化、药理及治疗人类疾病提供借鉴,此方面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前途。
此文关键词: